本能的交互設計
2011-08-26 文章來源: 深達設計
最近,同事爺爺八十歲高壽,他送了臺Ipad。我們都笑他自己太潮,這高科技的玩意爺爺怎么會接受。沒想到他說:“爺爺拿起就使,玩憤怒的小鳥、Tom貓、聽歌都妥妥的。”
這真真是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 為什么ipad無論老人小孩都會用,基本操作甚至很少需要別人的協(xié)助和說明書!
究竟是孩子容易接受電子產品?還是電子產品容易讓孩子接受?
這不僅讓我思考,什么樣的設計才能“童叟無欺”,老人、孩子都可以流暢使用。那么,交互設計不該是“精英化”的,更該是“傻瓜式”的,去追求一種更“本能”的操作,就像吃飯穿衣一樣簡單。
如何才能讓設計理解成為“用戶的本能”?
1、理解你的用戶
要把用戶看作崇尚簡單的、挑剔的、遲鈍的、很忙的:能少鍵入就少輸入,能少點擊就少點擊,能少思考就少思考。
而產品則要做個好好先生:做到體貼的、溫暖的、寬容的、有安全感的、易理解好溝通。有些時候為不給用戶不必要的干擾,很多壓力和責任都要后臺默默的扛起來。
2、充分理解、引導用戶的行為流
一方面要了解用戶可能的點擊流程,做到讓用戶每一步到下一步都隨心所欲;另一方面產品要有良好的信息架構,操作引導要高邏輯,但要好理解。
對于整個操作的完成,需要有引導說明,讓用戶知道自己完成到哪里,還需要什么。
除此之外,要方便用戶返回、后退、反悔、回到起點。
3、易理解的表達
易理解的表達不僅包括視覺和文字,交互操作也要做到透明,引用臭魚的總結就是:
- 操作前,結果可預知。
- 操作時,操作有反饋。
- 操作后,操作可撤銷。
當然,一些交互操作主要需要靠更外一層視覺元素的支持。
GUI設計師和一般視覺設計師或平面設計師最大的不同在于設計的圖案要有某些交互行為的暗示作用。比如,Ipad上扳動的按鈕就要讓用戶有向哪里扳動的行為暗示。而很多pc產品直接抄襲未免不符合觸屏用戶直接用手操作的使用習慣。關于更多的視覺語言隱喻可以移步到 《聊聊圖標的信息傳達》
產品說明語言也應當是簡練、容易理解并且友好的。文字是一種理解的力量,當蘋果推出Macintosh的時候,喬布斯要求用戶手冊寫得非常易懂。他的團隊說“我們盡力了,手冊只需要高中三年級水平的英語。”喬布斯說:“不行,要小學一年級水平的也能讀懂。”文化不一定是衡量標準,但是產品語言絕不可咬文嚼字、故弄玄虛或者繁復華麗。
有時候,用戶越是表面使用簡單的產品,僅僅是冰山一角,背后則需要孕育更復雜的邏輯??此坪唵稳菀椎慕换ゲ僮饕残枰O計師更縝密的思考和用研反復的用戶測試。
本能的設計簡言之就是最大化地以用戶心智模型為出發(fā),使用共識或易學易用的操作,讓用戶少點思考、少點疑惑、少點費事。
總之,為了“本能的設計”,我們要付出更多努力,更多思考。
原文:http://www.zhangyq.com/instinct-design-interaction-design/